2002年3月21日至5月23日,来自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的1200名学员参加了复旦大学党校第二十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和第五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在各环节学习活动中,除了形式新颖的“三人行”互动教育活动,党校还安排了精彩纷呈的名教授讲座,气氛热烈的主题讨论,以及结合实际、深入基层的走访调研活动。党校对本期培训的精心设计,使得不少学员在接受培训后都在学习总结中表示,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学习并不枯燥,反而学得“很有意思”。
注重实效,开展思想理论教育
学习变得“有意思”,首先在于党校采取了板块组合的方式,分综合报告、主题座谈、走访调研、互动教育和总结考核等五个部分,充分考虑到党校教育的特点、学员自身及接受学习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校、院系和学员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党校培训的有效性。
对理论学习、政策讲解、形势分析,党校采取大型专题报告的方式,邀请倪世雄教授、张军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讲授国际关系、经济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侧重思想教育的部分,则由各院系联系人负责开展小型专题讲座,主讲人一般是本院系领导和党员专家等,围绕教育主题,结合实际进行讨论。这样的形式具有范围小、互动性高的特点,容易形成共同参与的学习气氛。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德耀教授表示,他非常乐意和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们一起探讨问题。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给予学员以指导,也可以通过学员了解到当前年轻同学们的思想。王老师认为,不同年龄的党员以及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非常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党内形成一种民主、沟通的氛围。他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同学们交流,共同进步。
深入基层,调研“身边的党建”
本次党校的一个重要板块是“走访调研”活动。预备党员对基层党建课题进行调研,积极分子则走访身边的优秀党员。
课题调研旨在要求预备党员通过对基层党建问题的了解,知道自己如何回答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应做些什么”。党校为学员设计了一些课题,包括党员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现状调查、如何在学生园区开展党建工作以及对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可行性论证等。这些课题切合实际,使学员在完成调研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党员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另一方面,一些学员也表示,通过调研,他们实际触摸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态,并从而建立起来了这样一种意识:党建与我同在,普通党员也应承担起党建中的责任。一名学员在学习小结中写道:通过调研,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尽到一名党员对党建的一份责任。
积极分子的走访活动使学员面对面地与走访对象交流。这些走访对象大多为优秀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也都是在学术与工作领域的“成功人士”,因此走访活动让学员走近优秀党员,走近成功者,也就是让他们看到了榜样,从而有了前进的动力。
回顾本期党校培训活动,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李尧鹏认为,党校努力把创新与务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员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思考: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员“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员,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相关链接:
三人行,“实话实说”新时期党员新要求
目击“三人行”
“三人行”互动教育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