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晚,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研究生会和化学系研究生团学联承办的第八届相辉节“走近好导师”系列活动之“相辉大讲堂”范康年教授专场讲座在第三教学楼206教室举行。化学系分党委书记周亚明、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周虎、化学系学生工作负责人郭娟出席了本次活动。
作为第八届相辉堂系列活动之一,范康年教授来到“相辉大讲堂”向复旦学子讲述了“我与复旦五十年”朴实而又意义非凡的人生经历,范老师的点滴经验和谆谆教诲犹如阳光雨露,更加坚定了学子们学习拼搏的信心和勇气。一位早早到场的生科院学生说:“我在《复旦改变人生》一书中看到了有关范老师的文章,范老师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与复旦的千丝万缕给与我很大的震撼,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伟大的人格力量以及优秀的领导组织能力,令人敬佩,为此我今天特地来一睹范老师的风采。”同学们的期盼与等待让我们更加领悟到“好导师”这三个字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在复旦的四十七年两个月十八天的日子里,范老师拥有了众多头衔:世界理论化学家联合理事、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化学系原系主任、复旦化学学位分委会委员、第二届国家级名师奖。但范老师说到,这个“好导师”奖是最暖心窝的,这是深受同学们信任与爱戴的大奖。范老师说罢看了看宣传海报:“我与复旦五十年”,他风趣地说到:“命题作文有点难,再说仔细算来,我在复旦呆了四十七年,离五十年还差三年,今天我既然来做这个讲座,我保证再努力干上三年,我今天来不讲观点,不讲要求,只讲我五十年来是怎样过来的.。”范老师幽默直白的开场拉近了与在座每位同学的距离,赢得了同学们会心的微笑。
讲座中,范老师谈及了他在复旦三个阶段的事情: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如何当好系主任。从小学习就异常优异的他酷爱物理和数学,但却进入复旦化学系,化学成为终身的事业。在复旦大学五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的三年中,为化学系争取了很多荣誉。他用自身的经历教导着同学们如何处理学业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让同学们对此有了明确的概念。而当范老师谈起初为人师的情况时更感动着每一位同学,范老师为了教好一节课,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收获最多,提前拿着录音机练了一次又一次,他潜移默化的告诫着同学们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言语之间透露出的那种大气令人敬佩。紧接着,范老师谈了他如何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如何引领复旦化学系从低谷走向今天的辉煌:努力增加学术氛围、请国内外学者做报告和积极引进人才,这些举措使得化学系一步步走向进步,赢得发展。确实,五十年来,范老师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复旦,他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影响着我们青年一代。
无论是在科研、学习和生活中,范老师对学生和后辈的关爱有口皆碑,看着一个个学生从他那里学有所成的走出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总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在讲演后有学生问到对于研究生从事的科研要求时,范老师严肃而饱含希望的回答道:“研究生阶段一定要突破现有知识范围,尽力扩大知识面,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每位同学:“一定要珍惜在学校中的时光,这段时间非常珍贵,积极主动地汲取营养,凡事多考虑他人感受,让生活更加充实。”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求学与做人的真谛。
在热烈的掌声中,范老师结束了讲座,并接受了现场同学们签名的纪念衫,以及传递着同学们感恩的鲜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场的每位听众与范老师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充实而又极有收获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