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讯 3月6日,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 “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在深圳宣布正式启动。贺林院士代表我校生物医学研究院正式参加该计划。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特有珍稀保护动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普查,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了近1600只。但是,大熊猫仍然面临着诸多生存危机,比如生殖能力下降、性腺功能衰退等。
这一计划的近期目标,是在半年之内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的序列框架图。据专家介绍,“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所产生的大熊猫基因组信息,将会对大熊猫的生态到进化等众多科研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深入了解大熊猫这一特殊物种,提供重要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基础,尤其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其特殊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进化的分子机制。
此外,该计划对保护这种濒危物种和监控其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大熊猫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由于将采用新一代的测序技术,这一计划也会推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贺林院士看来,基因组计划的展开,对于人类定性和定量地认识环境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生理与病理发生,提供了新的重要模式。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国际上目前已经完成了从水稻、线虫,到狗、猪,乃至人本身的基因组测序,但是对于大熊猫这种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相关工作一直是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