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下午6:30,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究”在光华楼东主楼2801室高研院“通业大讲堂”举行第七期讲演。本期论坛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政治学教授Lowell Dittmer先生作为论坛主讲嘉宾。复旦高研院兼职教授、美国旧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郭苏建先生、复旦高研院兼职教授、美利坚大学政治学教授赵全胜先生作为论坛点评人出席论坛,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院长邓正来教授主持论坛。


邓正来教授首先介绍了Lowell Dittmer教授,以及郭苏建教授、赵全胜教授,并为郭苏建教授、赵全胜教授颁发了高研院兼职教授的聘书。
Lowell Dittmer教授做了题为China and the New Third World in the PRC’s Search for International Identity的演讲。首先,他指出了研究的根源,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疑惑,中国是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还是现在属于第三世界,是正在走在发展为强国的道路上,还是已经是一个强国?
接着,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身份认同的问题:第一,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从毛泽东同志对三个世界的划分,到亚非会议第三世界的崛起,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分析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渊源;第二,从经济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如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先后加入,国外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加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第三,从外交政策以及政治战略上,分析了中国与南亚、中亚、非洲、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最后,Lowell Dittmer教授指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他认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但是正走在向强国发展的道路上。

随后,郭苏建教授做了点评。他首先祝贺复旦高研院的成立,接着回顾了历史上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后,他提出了西方世界存在并讨论的的“中国威胁论”,就此分析了强国(Great Power)与大国(Major Power)的区别,以及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大的事实,认为中国赶上西方还需要时间,对西方不构成威胁。

接着,赵全胜教授发言做点评。他也首先表达了对高研院成立的祝贺以及感谢邀请来参加成立大会。而后,他回顾了毛泽东阶段、邓小平阶段以及后邓小平阶段中国的发展以及国际身份的认同;接着,他从三个思想路径分析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即历史环境导向、国家利益趋动以及大国共同治理。



讲演和点评结束后,在场学生进行了踊跃的提问。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德国留学生Carsten Jung对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普世意义提出了疑惑;来自复旦大学的非洲留学生Mouctar提出,面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来自复旦大学的柬埔寨留学生Tean向在场听众阐述了中国与柬埔寨外交方面的知识。此外,其他学生还提出了中美能源合作,中国与世界对话等方面的问题。

Lowell Dittmer教授作为国外学者,从历史、经济以及政治这三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西方人的眼光,展现了对中国身份认同的理解和解释。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也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对此问题和其他国际关系问题的疑惑,在讨论中拓展了思维,激发了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