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18:30,复旦大学“星空讲坛”的第174期请来了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清癯儒雅的葛老师一上场就带给我们浓厚的学人气息。他提出现在的大学有点像游乐场变得跟非大学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希望大家关注什么才是大学里真正应该有的学术、什么是学术史,怎样从学术史的角度理解前人的研究,人文学科的研究决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大学人文学科也要融入国际研究的前沿和潮流。葛老师以陈寅恪赠与清华毕业生的诗歌表现陈寅恪对中国历史学自己解释自己能力的期待。然后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学术环境与趋势,指出二十世纪的四大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与国际汉学注入的活力以及陈寅恪时代中国学生出国研究中国史的趋势。之后着重介绍陈寅恪的两次学术转型、的治学特色、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体系。
讲座过程中葛老师始终在强调不能仅仅记住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更应该秉承其学术旨要,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学人。在这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也许是少了些做学问的心境,做个“学人”是陈寅恪的体现,葛老师的追求,也正是我们“对话与折”系列期望带给大家的思索。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这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葛老师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