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薛其坤院士研究团队经过4年的辛苦耕耘,于2012年10月的实验中首次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被在线发表于2013年3月的《science》上。4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物理系迎来了这位攻克量子世界制高点的杰出物理学家,他将与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师生们分享他的这一具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的攻克历程。
本次报告会是《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 B》两刊编辑部为庆祝创刊80周年、20周年而举办的“物理学前沿——高校巡回报告会”上海站的首场报告会,也是薛其坤院士取得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新闻发布后的首场演讲。为一睹薛其坤院士风采,也为了近距离走进科学前沿,热情的复旦物理系的师生们将物理楼大会议室主会场及小会议室转播会场围得水泄不通。
在复旦大学物理系金晓峰教授精彩而幽默的开场介绍后,薛其坤院士开始了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他从2008年10月讲起,向大家回顾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是如何进入拓扑绝缘体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又如何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实验上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奋斗历程。
一路走来,薛其坤院士认为艰辛与激动并重,他寄语有志于科研的青年学子:交流、勤奋、坚持、合作、大胆等是取得科研成功的重要关键词。薛其坤院士告诉大家,自己的研究团队走进拓扑绝缘体领域正是源于一次组会交流,而最终能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则离不开四年来勤奋努力、大胆探索,和遭遇瓶颈时的不懈坚持。薛其坤院士还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正是4个研究组组成的实验团队与理论物理学家的紧密合作、以及20多位研究生的参与、1000多个样品的测试,5套大型仪器的搭建与投入等,才共同铸就了本次重大成果的取得。
精彩了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纷纷提问,薛其坤院士均一一耐心解答。最后,报告会在听众的意犹未尽了圆满结束,但讨论并未因此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