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钟文】人文系列讲座第三讲:

査屏球教授为你解读应试修业与流行文化冲突

发布时间:2013-11-13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自11月5日开幕来,惠风钟文讲坛群星熠熠,学思焕发,文学的时空长轴如银河天幕铺展开来。11月7日第九届惠风钟文人文周活动顺利进入唐宋文学节点。晚18:30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査屏球教授做客3109,带领我们走进唐代文人背后的世界,解读“应试修业与流行文化冲突——韩愈寓居宣城修业考论”。

宣城寓居如何影响了韩愈早年的人格形成与文学观的发展?査老师从问题的提出入手,带领大家回顾韩愈宣城生活的点点滴滴。详实的韩愈文稿及其他史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巨儒背后真实而复杂的生活。安史之乱,避乱南迁,三代经营,立足江南,在中唐现实的历史环境中,韩氏家族与宣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査老师对韩愈家族史的生动讲解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并引发了同学们对韩愈人格发展历程的进一步思索。

査老师进一步指出,寄庄户的生活方式,唐代独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阶层结构更是直接地影响了韩愈的求仕求学观念。唐代户籍,赋役,科举制度之间的利益关联,以及寄庄户通过科举取第,重构权力的特殊需求,让韩愈对仕途经济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信仰。査老师特此结合韩愈《符读书城南》一作,具体分析了作者苦读求仕,振兴家族的求学使命。

讲座的第三部分,査老师为大家继续讲解韩愈宣州获荐与古文派传承的情况。受家族文化与江南士人交际圈的影响,韩愈最终能在宣城得到荐举的机会,与地方官孙会、皇甫政有很大关系。而韩愈古文运动的兴起与传承亦是与南下的中原士大夫儒学传统密切相关。这一精彩的观点引导同学们对唐代文化圈进行了新维度的盘点和关联思考。

随后讲座进入高潮部分,全场的聚焦点落在了核心主题“应试修业与流行文化冲突”的深度思考上。査老师总结了韩愈早期屡试不中的原因在于韩愈备试求学时,远离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应试修业的文化圈,从而建立自己有别于应试修行偏向流行文化的治学体系。并由此得出了高度概括的精彩结论:“科举时代,应试备考是青年学子求学的重要过程,考试竞争的压力,使其对学业的专注往往达到人生的最高度。这是他们走上文场的起步阶段,也是他们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格的初始化时期。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大夫大多脱离原居住地失去原有生活条件和世袭特权,科举求学与生存关系愈加明显。北方种族南迁文化南移,这些都是韩愈等江南子弟应试求学阶段面临的文化环境。”

进入提问环节后,査老师与在场学子们由主题深发,探讨了在当代教育体制中应试求学对年轻人的考验。査老师殷切期待我们能从韩愈的身上收获正能量,在全新的现实背景下,接受考验,笃实求学,立心天地,学有所成,扬一代大师之学者风范。谆谆告诫颇有“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庄严立意。

夯实深刻的讲座落下帷幕,耐人寻味,在场同学们纷纷反映査老师的讲座信息丰富,观点细腻,发人深思,并热切期盼惠风钟文再续精彩。今宵星空惠风,明达和畅,学子上下求索沐甘霖,相信又一场讲座的成功举办,将引领更多同学关注学术,品味蕴蓄丰厚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