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7月17—18日在光华楼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学校“十二五”面临的发展形势、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探讨改善学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发挥学术生产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校党委常委会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党委常委、校长杨玉良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校党政领导,校党委委员,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院系和附属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负责人,985创新平台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负责人等近140人出席会议。

秦绍德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中央近期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并将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会议总结讲话中要求全校,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发展机遇,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于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秦绍德重点谈了今年下半年的几项工作。他指出,要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985”三期规划。制定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衔接配套,坚持开放透明、发动群众,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规划要体现和发挥复旦的特色和优势,把资源集中投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学术中心建设、医学学科建设、院系学科建设、能力和条件建设。要继续完善学科布局,充实学科力量。要深化二级管理体系改革,把资源更多地投向院系。
秦绍德认为,建立本科生院的实质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要设计本科生院建设路线图,一步步走,持之以恒,逐步到位。要克服困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力度,加快教师培养,形成更有效的分配机制。他强调,校内学术机构整合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论证,分步实施,逐步理顺。他最后强调,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要和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花最小的改革成本,使学校得到最快的发展。

杨玉良在会上传达了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并就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学科规划和机构规划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资源独立核算的学术机构过多、过散,不利于有序管理和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不利于本科教育和科研合作,也不利于学科整合和重组,最终将会影响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他强调,对学校学术机构的整体划分,要符合科学的原理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学科要看准了再建,而更艰巨的任务是对一些学术机构进行整合。
杨玉良指出,复旦大学要培养与20年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人才,必须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本科教育体系。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要体现在核心课程和专业教育之中。要在书院推行导师制,把书院变成育人的场所,并实行留学生培养的“统一管理,区别对待”。要科学制定本科生招生规模,推进大类招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分步稳妥地推进本科生学院的建设。
杨玉良着重指出,目前我校规划工作存在多个规划间关联性不强,规划执行的监督检查较缺乏,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待加强。他强调,在学校层面应强化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并考虑筹建专门的规划部门。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同志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深化本科教育体系改革、完善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同志纷纷表示,支持学校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战略举措,并希望各项改革措施充分论证、整体设计、相互衔接,系统推进,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