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宝一代”特别论坛在复旦召开

发布时间:2010-12-06

新闻中心讯 12月3日,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主办、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协办,复旦大学承办的走进“海宝一代”特别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青年·城市·成长”。来自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人员、志愿者工作组织人员、40多所高校的相关代表和专家学者、社会公益社团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代表等200余人,围绕大型活动对志愿者精神、理念在城市发展和青年成长中的培育与普及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共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杜慧芳、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建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晓晖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当天的论坛并致辞。

在主旨演讲中,来自复旦大学的世博志愿者代表虞文嫣回顾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她认为,小白菜、小蓝莓们充分展现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奉献担当的魄力、包容兼具的实力、乐观向上的动力和热情可爱的活力,体现了“海宝一代”的青春风采。

之后,来自清华大学的奥运会志愿者“鸟巢一代”和广州高校的亚运会志愿者“骄阳一代”也谈了自己从事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体验和思考。随后,中国首位赴西部支教的外国留学生、《文莱时报》世博会特派记者、复旦大学马来西亚籍校友蔡沅鋹, 久牵志愿服务社社长张轶超,复旦大学志愿者研究专家顾东辉教授等先后在论坛上做主旨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志愿者精神的普及和传递已经成为对中国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趋势,这必将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文明和生活的改善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在随后进行的分论坛上,40多所院校及志愿者组织的代表分别围绕“海宝一代”的精神特质与成长特点、志愿者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研究、以NGO与公益社团视角看志愿者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海宝一代”精神与后世博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还正式发布了《海宝宣言》。该宣言旨在强调对后世博时代价值的共识,阐述了青年志愿精神的内核,展现了“海宝一代”的青春风采。宣言提出了建立“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想,推动青年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宣言倡议全体青年人,把志愿精神融入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城市承载青年梦想,青年引领城市未来”梦想而共同努力。

据介绍,名为“我们的盛会”的志愿者徽章展示活动同时在论坛会场周围展开。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各个高校的志愿者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意,设计了一大批饱含志愿者精神与文化的徽章。作为“海宝一代”志愿服务重要的文化标志,这些徽章生动地诠释了青年一代的志愿精神和乐观面貌,也成为了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附:海宝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