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二十届“银蛇奖”正式揭晓。在本届评选中,复旦上医共有8人获奖,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医生孙云帆荣获一等奖,他的导师一一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获颁“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获奖名单
特别荣誉奖
樊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等奖
孙云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二等奖
赵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刘丰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等奖
吉顺荣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阳贇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提名奖
冯永浩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王诗雯 华东医院
祝贺所有获奖的复旦上医人,来看获奖者的风采!
特别荣誉奖
樊嘉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主任。
致力于肝胆肿瘤外科临床诊疗、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及教学工作。完成肝癌切除手术11000余例、肝移植3190余例,包括全球首例成人-儿童“废弃”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等,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提出我国肝癌肝移植适应症——“上海复旦标准”,实现多项原创性临床技术转化。作为第一完成人,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论文690余篇。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师奖、中国医院协会院长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一等奖
孙云帆
1985年10月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副主任医师。
专攻肝胆良恶性肿瘤诊治,主刀、一助完成各类肝胆外科手术2000余例。在国际上率先发现预测肝癌转移复发新标志物,全球首次报道单细胞尺度下原发性与复发性肝癌的生态系统差异,阐明肝癌复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发现治疗复发肝癌的新靶点,指导复发肝癌的精准治疗。首次系统刻画肝癌细胞转移过程的时空克隆演化图谱,发现转移优势克隆与微环境的互作机制及其治疗新靶标。入选科技启明星、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计划,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7项已转化,转化金额3000万元。
二等奖
赵婧
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开展近视矫正屈光手术平均800台/年。十多年来致力于眼视光临床与基础研究,聚焦近视微创矫治技术和角膜透镜保存与再利用研究,被欧洲著名机构评为2013-2023年全球角膜激光手术专家第21名(国内第3名),全球角膜表面镜研究领域专家第1名。以一作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文章78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
刘丰韬
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攻方向为帕金森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承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门诊(2000人次/年)、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及MDT门诊(500人次/年)和运动障碍疾病临床研究队列的工作。开展“多巴胺-葡萄糖”及病理蛋白脑显像等研究,提升疾病早期精准诊断。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将其作为来自中国帕金森疾病脑显像的代表性工作给予肯定。以一作及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三等奖
吉顺荣
198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助理、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胰腺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每年独立完成腹腔镜胰腺手术400余例,包括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在内的高难度手术100例。致力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形成完善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近5年以一作及通讯作者在国际肿瘤学期刊发表SCI论著30余篇,总影响因子209分,他引629次。
王阳贇
198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负责人、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刀、一助完成三级以上手术3000余例。首创基于明显改善盆底肌肌力及全身代谢状态的康复治疗疗法,将尿控盆底疾病传统康复疗法有效率从30%至42%提高到71%至80%;带领团队获得四个国家级培训基地。近五年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一作及通讯作者9篇。荣获“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等称号。获职务发明专利7项,临床转化6项。
本届“银蛇奖”评选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文汇报社和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
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自1989年设立,面向上海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每两年评选一次。30多年来,“银蛇奖”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才俊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