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11月23日,为贯彻落实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全校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工作进行全新规划和整体部署,复旦大学在光华楼召开全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主持会议。副校长陈志敏作学校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报告,副校长金力、周亚明、张人禾、徐雷等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既是学校时隔十多年后,再一次召开全校性的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会议;也是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具体工作领域的落实推进会。会议提出匹配“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复旦大学面向2050年的对外开放工作“三步走”战略,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学校的对外开放工作重心——构筑大外事格局,实现交流为主向合作为主的转变。学校的对外工作要从目前以促进对外交流等为主的服务型外事工作,转变为以支撑学科建设、助力科学研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队伍质素为四大内核的发展型外事工作;要围绕中国特色世界顶尖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以服务国家使命,服务学术创新,服务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全球影响力,为将复旦打造成全球卓越的育人、学术和文化中心提供支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许宁生做了题为《提高站位,加强布局,提升对外开放与合作总体水平》的讲话。他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开放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对外开放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不仅关系着大学自身的建设,也关系着国家外交大局。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合作体系建设,要实施全球发展战略,拓展学校对外开放新格局。这是学校落实党中央部署,主动承担国家使命任务的重大举措,全校应该全力以赴,推进落实。对外开放与合作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全校要提高站位,加强布局,提升对外开放与合作工作的总体水平。
许宁生强调,未来五年,学校对外工作要以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的一流科研人才、一流学术机构和一流育人体系的产出做贡献为目标,以强化人才汇聚能力、合作研究与育人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等四大关键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构筑和提升一批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指标。全校上下要结合党代会精神和本次会议总体要求,制订行动计划,出台具体举措,加快“双一流”对外工作步伐,推进全校对外开放与合作整体水平上台阶,促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焦扬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学校对外开放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足中国、放眼国际、引领时代,增强代表中国高校参与全球竞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学校事业发展的主动。要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全球发展战略,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合作体系,推动新时代学校对外工作从国际交流为重向高质量国际合作为主转型,从服务型对外工作向发展型对外工作升级。
焦扬指出,要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整体布局,不断扩大复旦的境外、海外“朋友圈”,在服务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上提升能级;着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在服务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上提升能级;着力加强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和沪港澳台师生交流,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提升能级;着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提升能级;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智库,讲好中国故事、发出复旦声音,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上提升能级。
焦扬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加强党委对外事工作和港澳台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对外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系统集成,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坚持三线联动,强化院系主体责任,加强外事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学校对外开放工作新格局。
会上,陈志敏做了主题为“扎根中国、升级合作、创新引领、国际贡献”的《复旦大学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报告》,解读了学校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三步走”工作目标、工作现状、关键举措等。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敬乂嘉、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艾竹、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作为院系代表交流了各自学院对外开放工作的举措和经验。
外事暨港澳台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院系、实体科研机构、附属医院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外事秘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分成六个组围绕学校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工作的行动计划、重点抓手、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充分交流讨论。